最近,宁德时代赴港IPO有了新进展。
5月12日,其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计划募集最多410 亿港元(约合53亿美元),发行价最高为263港元/股,发行规模达到1.179亿股H股。据悉,这将是自2021年以来香港最大规模的IPO之一。
宁德时代此次募资主要是支持海外扩产及国际业务拓展,包括在匈牙利建设的电池工厂(投资73亿美元),以及在印尼和西班牙等地的新项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事实上,宁德时代并不是唯一一家选择赴港IPO的车企。自去年至今,多家汽车及相关企业选择赴港上市,开启“A+H”双重上市身份,以获得更广泛的资本支持。也有如奇瑞这类此前未上市企业,借助港交所重启IPO梦想。
港股IPO热再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自去年起,汽车相关企业赴港上市掀起新一轮热潮。
目前,美的集团(成立有威灵汽车,涉及的热管理系统、电驱动系统和底盘执行系统三大领域),已成功募集资金净额306.7亿港元。该笔资金用于全球研发投入、智能制造体系及供应链管理升级,以及完善全球分销渠道和销售网络、提高自有品牌的海外销售等。
均胜电子也积极筹备港股上市,旨在满足智能汽车领域全球化发展需要,深入推进“业务+资本”联动战略。均胜电子明确表示,希望通过“A股+H股”的资本布局,提升国际市场的认知度,同时引入更多海外投资者,实现业务全球化与资本全球化协同发展。
三花智控、科大讯飞等同样选择登陆港交所,以进一步提升国际形象及综合竞争力。其中,三花智控已于今年1月15日申请港股上市,目标筹资至少5亿美元。
和均胜电子一样,三花智控、科大讯飞等也有类似诉求:在海外市场构建更高品牌认知,提升企业形象,并进一步增强在国际供应链中的竞争力。
更令人瞩目的是,赛力斯也于4月28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募资规模或超10亿美元。赛力斯近年来凭借与的合作快速崛起,2024年营收突破千亿元大关,归母净利润首次扭亏为盈。此次港股上市,除募资外,还承载着其加速出海、强化全球市场布局的战略考量。
图片来源:奇瑞汽车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选择港股作为首次上市地。奇瑞汽车便是代表之一,今年2月28日,其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筹资约15亿美元。此次IPO不仅是为了实现其多年的上市梦想,也是为了通过香港的国际化平台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者。
同样,广汽埃安也在准备港股IPO,预计2025年完成。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去年8月公布的文件显示,广汽埃安正准备港股上市工作,各项准备工作正在如期开展中。
这股港股IPO热潮并非偶然。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明确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同年10月,香港联交所与证监会联合声明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特别是加快A股上市公司的审批速度。这些政策为企业赴港上市提供了便利,也推动了香港IPO市场的活跃。
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30日,港交所主板挂牌的内地公司达341家,总市值高达6.4万亿港元。国际会计师事务所,2025年香港IPO集资额有望继续位居全球前五。
极致内卷下的资金压力
对于奇瑞等首次赴港IPO的车企,上市不仅是为了实现多年的IPO梦想,更是因为港股上市流程较A股更为简便高效。2025年早些时候,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将企业高质量上市列为公司首要任务,
奇瑞自2004年以来多次谋求上市未果,股权结构、盈利低谷等问题一度成为阻碍。但近几年,随着销量大涨,奇瑞基本面明显改善。2022年、2023年、2024年1-9月,其营收分别达926亿元、1632亿元、1821亿元,为上市提供了业绩支撑。
对于已在A股上市的企业如宁德时代、赛力斯和均胜电子,赴港IPO的驱动因素更多来自于资金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源于国内业务的激烈竞争,还包括海外扩张带来的巨额资金需求。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需要为匈牙利电池工厂等海外项目筹集资金,同时应对A股募资进展可能缓慢的挑战。赛力斯则计划通过IPO支持其全球化战略,以拓展欧洲和东南亚等市场。均胜电子则希望通过港股上市优化资本结构,支持其在全球汽车电子市场的布局。
据Rhodium Group报道,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500万辆,预计2025年将继续增长。但海外扩张需要大量资金用于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和充电设施建设。
无论是首次上市还是二次上市,这些企业的共同目标是利用资本力量在极致竞争的格局中占据更有利地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迭代要求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例如宁德时代需开发更高密度电池,奇瑞和赛力斯则需投资技术。
此外,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中美贸易关系紧张促使企业通过港股获取国际资本以应对风险。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不仅上市流程高效,还能吸引全球投资者,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然而,赴港上市并非一帆风顺。企业需具备足够实力以吸引国际投资者,否则可能难以获得理想估值。
推荐阅读:
通用汽车恢复2023年全年盈利指引,计划削减Cruise开支
长安“金钟罩”首款标准电芯下线,未来将投入100 亿元研发电池
预约直播|“芯向亦庄”系列热点对话:极卷时代,探索汽车芯片与智能驾驶新未来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