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混动系统模式切换原则与SOC控制概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混合动力系统主要包含REEV(增程式电动)、HEV(混合动力汽车)、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类型,其模式切换依据热效率、SOC(荷电状态)、SOP(标准操作程序)、温度以及挡位等条件进行。例如,在车速方面,纯电模式一般运行于30 - 40km/h;串联模式在40 - 60km/h;并联模式为60 - 90km/h;直驱模式处于90 - 120km/h 。不同模式下,SOC的控制策略对混动系统的性能有着关键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混动系统的运行模式及SOC控制策略
(一)纯电运行模式
纯电运行模式下,发动机停止工作,车辆动力完全由电池包提供。近年来,随着电混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受到更多关注。与纯电车相比,混动系统虽电池和发动机尺寸更大,但功能更为丰富。
(二)功率平衡发电模式
当电池电量较高时,发动机以较小功率发电,维持电池电量在一定范围,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三)功率补偿发电模式
在电池电量较低的情况下,发动机提高发电功率,以补充电量。此时发动机转速会相应提高,但为控制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及保证功率稳定输出,其转速通常不会超过3000转。
(四)强制充电模式
当电池电量极低,如车辆长时间未运行或在露营等用电量大的场景下,发动机提供全部发电功率,快速提升电池电量。此模式下,为保证发动机能够正常启动,需设定合理的SOC最低阈值。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电池电量显示误差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三、SOC控制核心要点
(一)功率跟随策略下的发电优化
在功率跟随策略中,整车需求功率直接决定发动机运行功率。然而,频繁变化的油门会使发动机工况剧烈波动,导致油耗增加和排放变差,如在WLTC测试循环中,扭矩急剧变化就会出现此类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延迟响应策略,即发电功率响应需求功率时设置可标定的延迟时间。当短时间内需求功率突变后又恢复原始值时,发电功率可忽略此次变化,维持在稳定发电功率点,从而优化发电过程,提升系统性能。
(二)定点发电策略下的NVH优化
为兼顾NVH性能与电池电量,定点发电策略开发了基于车速的功率限制功能以及基于SOC的功率限制系数修正。根据车速限制发电功率,车速越低,功率越低,这有助于降低整车噪声水平。通过大量测试得出不同车速段对应的功率值以及SOC修正系数等经验值,以优化定点发电策略,提升车辆整体性能。
(三)能量回馈时的发电功率优化
当电池的SOC和温度确定时,电池的最大允许充电功率固定。在能量回馈过程中,增程器发电功率与回馈功率之和不能超过该最大值,否则会引发电池故障。当增程器发电时有大能量回馈,需降低增程器发电功率;回馈结束后,再恢复发电功率。为保证能量回馈过程的稳定性以及NVH性能,当回馈功率大于设定值时,发电功率为电池允许充电功率与回馈功率之差,同时确保发动机转速和扭矩的稳定。
四、发动机最佳效率工作点特性
发动机在混动系统中存在最佳效率工作区域。其工作点更为集中,启动后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在设计和运行时,需考虑直驱工况下的发电机功率值,同时发动机最高工作转速一般低于3000rpm,以控制噪声和保证系统稳定性。不同混动模式(如串联增程、双电机纯电动、混合驱动等)以及不同坡度阻力下,发动机的工作特性有所差异。目前,乘用车发动机热效率较高,部分可达41%左右,最高官方公开值为46.1%,但成本较高。主流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动力性上优于1.5L自吸发动机,电机、MCU(电机控制单元)等部件也有较高的效率表现,整体系统能达到双95(电机效率、MCU效率及传动系统效率折合后综合指标)的行业规范。
推荐阅读:
专题推荐: